扫一扫二维码
主营产品:杨梅苗,枇杷苗,白枇杷苗,桔子树,甜金桔,花石榴,高杆胡柚树
全国服务热线:
13095946115
CONTACT
发表时间:2016-12-01
癌肿病
1 病原、症状及发生特点 病原为丁香假单胞 杆菌杨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.myrica C.Ogimi。主要为害枝干。初期在病枝上产生乳白 色小突起,表面光滑,后渐扩展形成肿瘤,表面凹凸 不平,粗糙,木栓质坚硬,变成褐色或黑褐色,严重时 造成枝枯。病菌在病枝肿瘤组织中越冬,翌年春天 若湿度大,肿瘤表面溢出菌脓,借风雨传播,从寄主 叶痕或伤口处侵入,潜伏期20—30天,发病后又产 生菌脓不断地进行再侵染。5、6月雨水多的年份易 发病,管理粗放、排水不良的杨梅园发病重。 1.2 防治措施 在新梢抽生前,剪除并烧毁发病 枝条;在伤口涂抹“402”抗菌剂或2。%叶青双可湿 性粉剂50~100倍液或硫酸铜100倍液,半个月后 再涂抹一次。 2 褐斑病 2.l 病原、症状及发生特点 病原菌球腔菌
Mycosphaerealla myricac Saw.。该菌潜伏期长达3个多 月,为害叶片,引起落叶,使花芽和小枝枯死,严重影 响树势和产量。主要以雨水传播蔓延,病症出现时, 开始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,后逐渐扩 大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,直径4—8 mm。病斑中央 红褐色,边缘褐色或灰褐色,后期病斑中央变成浅褐 色或灰白色,其上散生黑色小斑点,多数病斑相互连 接形成较大的斑块,致使病叶干枯脱落。 2.2 防治措施 佳防治时间为5月中旬至7月 初。防治方法主要是清扫果园落叶,集中烧毁,以减 少越冬病源;对发病严重的杨梅树可用波美3—5度 石硫合剂连喷2—3次。 3 赤衣病 3.l 病原、症状及发生特点 病原菌伏革菌Corticium salmonicolor Berk.et Br.。该病为害杨梅枝 干,以主枝、侧枝发病较多,一般多从分枝处发生。 发病后的明显特征是被害处覆盖一层薄的粉红色霉 层。病菌以菌丝在病部越冬,次年春季气温上升,树 液流动时恢复活动,开始向四周蔓延扩展,不久在老 病斑边缘或病枝干向光面产生粉状物由风雨传播, 从杨梅伤口侵入为害。该病一般从3月下旬开始发 生,5—6月盛发,11月后转入休眠越冬,有两个发病 高峰期(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1O月上 旬)。
病害的发生与温度和雨量有密切关系,7—8 月高温干旱季节发病减轻;气温在20~25℃时菌丝 扩展迅速,4—6月温暖多雨季节发病严重。树龄 大、管理粗放的杨梅园发病较重。 3.2 防治措施 结合修剪使杨梅园通风透光,多施 有机肥,避免杨梅园积水,在3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 9月上旬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涂药防治。首先用刷 子从上到下把病菌的粉末霉层刷掉,然后用纹达克 (灭枯灵)l 000—2 000倍液、50%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70倍液或65%代森锌600倍液涂刷。每隔20—30天 涂一次,连涂3—4次,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,对未 感病杨梅树喷药保护可防止病源扩散蔓延。
4 锈病 4.1 病原、症状及发生特点 病原菌Caeoma makinoi Kusano。多产生性孢子及锈孢子。冬末春 初,在杨梅花期,病菌陆续侵入为害。3月中旬至4 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。芽、花、叶、枝梢均会发病。 受害树提早开花,花量明显减少;发病植株刚开放的 新芽就着生橙黄色斑点,破裂后从中散发橙黄色粉 末。花器被害时,常还原成叶形,且多呈肥厚的肉质 片,上面生橙黄色病斑,肉质叶不久腐烂掉落。病树 结果少或结小果,而且前期大量落花,中后期又大量 落果。该病对老龄树危害较重。
4.2 防治措施 多施有机肥以提高抗病能力。杨 梅萌芽期喷波美4度石硫合剂、1:l:100或l: 1:140波尔多液;结果期可用80%代森锌600倍液 或70%甲基托布津700—800倍液喷布;用灭蚊灵 诱杀或灭蚁粉毒杀白蚂蚁等害虫,以治虫防病。 5 根腐病 5.1 病原、症状及发生特点 病原为葡萄座腔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(Mougeot et Fr.)Ces & de Not,无性阶段为球壳孢目的小穴壳菌Dothiorella sp.[1]。典型的症状是根部腐烂,枝叶干枯。
5.2 防治措施 可在根部土壤施用杀菌剂,如多菌 灵、托布津等,也可辅助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射的方法 进行防治。 6 梢枯病 6.l 发病原因、症状及发生特点 主要是土壤中有 效硼较低引起.发病程度与杨梅品种有关。发病轻 时仅部分枝梢可见,发病重者全株梢枯直至整株死 亡。其明显特征是叶小、新枝簇生、梢尖枯萎、新枝 抽发较正常树晚,不结果或结果少。
6.2 防治措施 杨梅梢枯病可用增施有机肥或硼 肥的方法进行矫治,也可两者结合施用。有机肥株施 25—50 kg,硼肥可在萌芽前或初花期喷施O.2%~ 0.4%硼砂,或于早春、秋季株施硼砂50—100 g。
7 肉柱坏死病 7.1 发病原因、症状及发生特点是一种生理性病 害。发病初期表现为幼果表面破裂,果肉呈不规则 凸出,并且失水绽开,裸露的核面褐变,随着果实成 熟,果面蝇虫吮汁,鲜果不能食用。一般长势过旺的 树冠中下部或长势过弱,结果较多的树发病严重,其 果实提早脱落;轻度发病树,果实商品性下降。
7.2 防治措施 主要是加强培育管理。树势弱的, 应在“立春”和采果后及时增施有机肥和钾肥,以增 强树势和提高树体的抵抗力;树势强的,应在生长季 节(5月10日前后)疏除树冠顶部直立或过强的春 梢(约30%),使树冠中下部通风透光。杨梅谢花后 至果实成熟前一个月,喷施高美施液3次,第1次浓 度0.15%,第2、3次浓度为0.1%;同时,在5月中 旬喷施一次赤霉素33—50 mg/L。 8 线虫病 8.1 病原、症状及发生特点 以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。为害为严重。杨梅受根结线虫为害 后,在根部形成根结,树势逐渐衰退。 8.2 防治措施 在杨梅根部施用石灰调节土壤 pH值来抑制线虫的生长,或施用线克等杀线虫剂。 9 介壳虫 9.1 种类及生活习性 杨梅介壳虫的种类较多,有 柏牡蛎蚧Lepidosaphes foliicola Borchs、榆蛎盾蚧L ulmi L.、锯腹蛎盾蚧L. abdominalis Takagi、杨梅硬胶 蚧五achardina.decorella(Maskell)、樟臀网盾蚧Pseudaonidia duplex(Cockerell)、茶糠蚧Parlatoria theae Cockerell、蚌形蚧Pseudaonidin trilobiti formis(Green)、 蜕盾蚧Fiorinia taiwana Takajashi、杨梅翠胶蚧 Metatachardia myHcae:Tang、吹绵蚧Icerya purchasi Maskell、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/eru$(And.)、红褐圆盾 蚧Chrysomphalns dictylospermi(Morgan)、茶硬胶蚧 TdCAdrdina. theae(Green ef Mann)、桑纽蚧Takahashia japonyca Cockerell、蔷薇白轮盾蚧Aulacaspis rosae (Bouehe)、月季白轮盾蚧A.rosorum Borche等[2].介壳 虫是杨梅上的重要害虫,刺吸寄主汁液,引起杨梅长势 衰弱,受害严重者枝梢甚至整株枯死.介壳虫体小,形 态特殊,一般不易引起注意,而一旦发现往往已为害成 灾。同时,介壳虫体背面覆盖各种介壳或蜡质,又给药 剂防治带来了困难,一直是生产上害虫防治中的难点。
9.2 防治措施 加强检疫,严防带虫苗木、接穗、砧 木进入。结合修剪,剪除虫枝,挖除为害重无生产能 力的弱树或死树。在介壳虫发生盛期,用钢丝刷等 工具,人工刷除树干上的介壳虫;引进介壳虫的天敌 昆虫如二双斑唇瓢虫、黑缘红瓢虫、红点唇瓢虫等。 在春季越冬若虫活动期,用石硫合剂喷洒树体;在虫 体膨大期,用蚧死净、蜡蚧灵、速扑杀等喷雾。
10 金龟子 10.1 种类与习性 为害杨梅的种类主要有大丽金 龟子、铜绿金龟子、黑绒金龟子和茶色金龟子等。以 幼虫在土壤中越冬,翌年3—4月上中旬气温回升时 爬上浅土层中化蛹,然后羽化为成虫。成虫在闷热 的傍晚,特别是雨后转晴时大量羽化出土,4—7月 是成虫活动高峰期。8—9月成虫产卵于疏松、腐殖 质丰富的泥土、厩肥、腐烂的杂草或落叶中. lO.2 防治措施 在成虫羽化出土高峰期,利用其 趋光性,在果园安装黑光灯,灯下放置水盆,水中滴 入一些煤油,进行诱杀。利用成虫的假死性采取摇 动树枝让成虫掉落在地上,人工捕捉收集处理。果 园里可放养鸡鸭,保护果园的鸟类、青蛙等天敌,利 用鸡鸭和天敌捕食。化学防治效果也较好,如使用 灭扫利、敌敌畏等,但要注意杨梅的食用安全性。 11 蛾类 11.1 种类与生活习性 为害杨梅的蛾类主要有杨 梅卷叶蛾类、杨梅蓑蛾类,还有油桐尺蠖、油茶枯叶 蛾等[3]。卷叶蛾主要有小黄卷叶蛾Adoxophyes orang (Fischer Von Roslerstamm)、褐带长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 Nietner及拟小黄卷叶蛾A cyrtosema Meyrick。这3种卷叶蛾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相似,在顶 端新抽生的幼嫩叶片上吐丝裹成一团,幼虫卷于其中, 早、晚食害叶肉。幼虫老熟后,弃“包”而逃或宿于“包” 内,结茧化蛹,使新梢生长缓慢,长势衰弱,幼虫为害嫩 叶,卷缩成虫苞,严重时新梢一片焦枯。蓑蛾主要有大 蓑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、小蓑蛾Acanthop syche sp。及白囊蓑蛾Chalioides kondonis Mats.等3种。
蓑 蛾类害虫为害杨梅新梢叶片和工年生枝梢木质部,往 往以大量的虫口集中到少数树上食害嫩叶,并使小枝 枯死,影响杨梅树体生长。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一 saria Guen&又名大尺蠖、拱背虫,幼虫咬食叶面,是一 种暴食性害虫。油桐尺蠖幼虫以阴天、夜晚为害为 严重。此虫发生猖獗时,叶片全被吃光,杨梅园成片枝 条光禿,严重影响产量。油茶枯叶蛾Lebedan obilis Wather.又称杨梅毛虫,在杨梅产区普遍发生,个 别年份局部地区为害严重,将整株或成片杨梅林叶片 吃光。此虫虫体大,为害期长,受害枝条多枯萎,甚至 引起树体死亡。
11.2 防治措施 可于幼虫期喷80%敌敌畏1 000 倍液、20%杀灭菊酯4 000倍液或20%灭扫利3 000 倍液。针对杨梅卷叶蛾类或蓑蛾类可采用打孔注 射,药剂可采用50%甲胺磷原液或50%久效磷原 液,剂量每孔3 ml。为防止药剂流失和蒸发,在实际 操作中,打孔注射的位置应选择在主干和主枝或主 枝、副主枝的分杈处,每个分杈处打一孔,孔内注药 后,应及时用薄膜覆盖孔口,并用湿泥覆盖。
12 油茶黑胶粉虱 12.1 生活习性 油茶黑胶粉虱Aleurotrachelus camelliae原来为害油茶,现在发现该虫也为害杨 梅。以口针插入叶片组织取食,绝大多数幼虫寄生 于叶片背面,成虫羽化要求日均温度在18℃左右, 时晴时雨天气适宜羽化产卵。 12.2 防治措施 进行修剪,去除病虫枝,可降低虫 口密度,并能增强通风透光度,减轻为害程度。杨梅 采摘后要及时喷药。药剂可选用40%速扑杀(杀扑 磷)乳油1500—2 000倍液、48%乐斯本乳油 l000一l 200倍液、80%敌敌畏乳油1000一1500 倍液、25%扑虱灵可湿性粉剂工500倍液、50%马拉 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%亚胺硫磷乳油工500倍 液等。每隔半个月喷一次,连喷2—3次。 13 白蚁 l3.l 生活习性 主要啃食杨梅树主干和根部,并 筑起泥道,损伤韧皮部及木质部,造成叶黄枝枯死树。 13.2 防治措施 采取堆草诱杀,即在白蚁为害区 挖穴,放入蕨类、嫩草,喷布48%乐斯本乳油工000 倍液或5%锐劲特悬浮剂2 000倍液,在药液中加少 量红糖更佳,上盖薄土或石块压住,每667 m2设置 10个穴左右,诱杀白蚁啃食而中毒死亡,或者白蚁 带毒归巢后相互传递致使其他白蚁死亡。还可采用 “泥道”喷药、人工挖除或烧烟熏闷蚁巢、清除园边杂 草、挖除树桩和死树等方法防治